2010年9月21日

音樂幼教20問

    
               音樂的成就 無關檢定

       ~而是愛上音樂這回事!

               -取自 音樂幼教20問
參加音樂能力檢定,就如同我們在學校舉辦的月考一樣;考試目的只是在幫助學生瞭解自己的學習成果,以及讓學生獲得自我激勵與修正。音樂檢定在每個級數都會有一個界定的標準,例如:必須學習到哪些程度的曲子、是否能憑聽力判斷音程的高低、以及視譜的能力可以達到什麼樣的程度;其實孩子學琴不一定要檢定,但檢定是一種自己與自己比較的方式,人都有惰性,何況是年齡還小的孩子,如果可以透過檢定激勵孩子學習,讓孩子更肯定自己學習的成果,就應該鼓勵孩子去參加檢定,尤其是晉級時那種成長的喜悅,肯定能維持孩子對學音樂的熱情。


我們再來談談比賽,尤其是音樂比賽。比賽的目的是什麼?

其實音樂是一種情意的表現,本身並無絕對的優劣可比較,就像高興的時候我們隨口哼了一首小星星,只要融入當下的情緒就是一首好音樂;而且音樂並沒有絕對的對或錯,音樂比賽卻為了分數而將音樂表現方式予以分數化,作為評分的手段,尤其是在舉辦小學及其以下的兒童音樂比賽,更是違反了學習音樂的真正目的。當孩子被推上台比賽時,心中想的不是要分享音樂的喜悅,而是背負著老師、家長的期盼,甚至是某種虛榮,那是多麼沈重的一個負荷啊!所以我認為,學音樂的孩子應該用音樂共享,如觀摩會、交流會等活動的舉辦來取代比賽!

「聽」音樂對一般人來說是休閒活動的一種,但是當提到音樂「欣賞」,大部分的人直覺想到的就是「古典音樂」。嚴格來說,同樣都是「聽」,音樂「欣賞」確實比「聽」音樂來得困難,必須先「懂」才能找到「欣賞」的角度,才會有融入音樂的空間。但是,這並不表示一定要是學過音樂的專家才能擁有「欣賞音樂」的能力,我們依然可以從小就培養孩子有音樂欣賞的習慣做起。

可以透過聽、唱以及身體律動,在自然、無意識的情境當中實際經驗音樂要素的各種表現,增加孩子對音樂接觸的經驗。或者老師可以不定期的為孩子舉辦各形式的音樂發表會,在每一段的表演前後,讓孩子自己與台下的觀眾分享這次演奏的曲目是如何選定、曲子的特色在哪裡以及自己練習時的感想等等;不僅可以訓練孩子欣賞音樂的內涵、及口語表達能力,也能讓台下的聽眾學習欣賞孩子演奏的曲目,這才是音樂學習的目的,讓每個人都能透過音樂獲得快樂。



舜云
 
以上,是取自舜云音樂大家長的著作;當中不但說出現在家長的痛處及難題,但是,除了資深音樂教育專家的分享之外;以下,則是透過身為音樂老師的B小姐,以及另一位不懂音樂、但是喜愛電影的的A先生!都是透過音樂元素的結合,在這音樂學習分享的平台上,訴說出對音樂檢定議題的看法;讓我們看看他們對學音樂說了些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