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4日

感覺統合















什麼是感覺統合?
不論是大人或小孩在清醒或睡眠狀態時,我們身體的觸覺、味覺、聽覺、前庭覺、嗅覺、運動覺等等,都會接收到我們腦波所傳達出的訊息,讓我們感受到身體的狀況,甚而處理身體所發出的訊息。
寶寶從一出生開始也是如此,透過腦部傳達出的各種感覺來了解自己身體的狀況及外在環境的訊息。再依訊息透過腦部做過濾、促進、統合的工作,讓身體的肢體動作能夠靈活運用,做出適當的反應能力,這就是所謂的感覺統合。


感覺統合發展
寶寶的感覺統合發展正常,在情緒穩定、學習力旺盛、對人、事、物都會感到興趣,尤其感覺統合能力發展較好的孩子,比較會保護自己,而且對於環境的學習也較易顯現孩子的反應能力;如果孩子走路常常跌倒等感覺統合失調,也會間接影響孩子的情緒、學習反應以及其他社會性互動的障礙。因此,從小打好感覺統合的基礎十分重要。

感覺統合與身體的互動性
嬰幼期的感官教育十分很重要,因為視、聽、嗅、味、觸及平衡感,這六種感覺可以決定嬰幼兒大腦、神經體系及身體感覺互動協調的成熟。視覺成熟最重要的是焦距;東張西望和爬行都是不可缺的過程;音辨能力來自觸覺;嗅覺是潛在的智慧基礎;味覺會影響生活品質;觸覺不足會引起學習障礙;平衡感不良造成幼兒好動不安。

音樂提升好情緒

剛滿兩歲的彤彤,從在媽咪的肚子裡就開始聽音樂了,現在的她,是個吃得飽、睡得好、不怕生、情緒穩定的健康寶寶,只要聽到節奏輕快的音樂,彤彤就會跟著手舞足蹈,並且能咿咿呀呀,跟著音樂輕哼出聲。媽媽還發現,彤彤不僅能用身體來感受音樂,在語言、肢體、手眼協調等各項發展和學習上,也都充滿高度的好奇與樂趣,每天快樂的學習、成長,讓爹地、媽咪滿心歡喜。


快樂學習,才學得好
國外許多研究發現,從嬰幼兒時期就讓孩子接觸優質的音樂,可以穩定他們的情緒。而當孩子擁有快樂、美好的正向情緒時,他們的大腦中就會產生多巴胺,這個特殊的物質能幫助寶寶產生好奇心、擁有自信、充滿新奇與樂趣,甚至展現出創造力來,就跟上述的彤彤一樣,是個對任何事物感受強烈,並且對各種學習充滿熱誠的聰明寶寶。

音樂為百科之首
對此,舜云音樂教育機構董事長吳舜云特別有感而發,她體認到「音樂為百科之首」,認為孩子若能透過學習的音樂來安定情緒、自樂樂人,當孩子的情緒穩定後,自然能專注於各項學習,並且獲得好的成就。她深切的提醒父母,若能在孩子學習樂器之前,幫助他們大量的使用感官及全身肢體來感受音樂的美好,不但能幫助孩子擁有好心情,隨時聞樂起舞,對於他們往後的樂器或各項學習,也都有加倍的好處。

樂趣引發學習動機
吳董事長以臺灣學齡前幼兒的樂器學習為例指出,一般孩子大約在四歲左右,會開始接觸如鋼琴及小提琴的樂器學習,然而若在零到4歲之前,就透過優質的音樂聽動體驗,來奠定孩子對音樂的學習基礎,日後孩子面對抽象的樂理或艱難的技巧學習,即能正確的掌握而不致出現痛苦或中斷學習

父母的陪同最重要
由此可知,父母在孩子學習樂器的過程,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不但要建立每天復習一下下的正確習慣累積實力,還要在適當的時刻,參加正確的檢定與演出,經常的鼓舞、激勵孩子,讓孩子持續保有學音樂的熱誠和興趣。

Piano互動式鋼琴檢定
   吳董事長深耕音樂教育三十年,她發現目前臺灣學齡前幼兒學鋼琴的比例極高,但持續學習的比例極低。她為了激勵這些孩子持續學鋼琴的興趣與信心,首創「P亞諾互動式鋼琴檢定」,以小組三人的團體檢定方式,讓孩子可以觀摩到和他同樣程度的孩子彈琴,再由專業評審老師指出優點來鼓勵孩子,接著親自示範並提出建議,即時幫助孩子自我修正。當孩子完成檢定後,他會發現,原來,鋼琴還能這樣彈,原來我只要改變一點點,就能表現得更好。藉此激發孩子的信心與下一階段目標,重新點燃孩子學音樂的熱情。

結語: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
    舜云音樂自1985年成立至今,除了以嬰、幼兒音樂教育為終身職志,致力提高幼兒音樂教育的成效,近幾年來,更以「心中有感動、身體有感受、腦中有記憶」為中心概念,研發、製作全國唯一零到十二歲完整的音樂教育系統,幫助每一位孩子,都能以美好的經驗走進音樂的領域,讓音樂成為孩子學習百科的最佳利器,穩定情緒的終身伙伴。